星期四上秋蒂的課聽到一個大八卦,原來我二78的老師竟然是雙面人。(當然不是正面評價)
道藩樓裝電梯竟然是因為他的一句話啊,很好!
雖然秋蒂告訴我們真相,但是那位老師的形象還是屹立不搖啊。
他上課其實滿有趣的,只是一堂課點2次名很討厭。
以下是專業的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類在學習語言有一些特性.....
The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(mother language)第一語言習得
這分成5個階段,總之,小孩到了4歲就可以掌握他的母語的文法了。
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語言學習
Critical period:
如果小孩子是在最初的6年(0~6歲)學習一種外語,那麼他可以像講母語一般的掌握這個語言。(廢話)
那6歲以後到青春期是另一個階段,也是可以講得很好啦。
Puberty:(青春期)
青春期又有分男生女生,男生是9~14歲,女生則是10~17歲。(以"語言學習"的部分來講)
Linguistic baby:
我想這個現象每個人都有。所謂的Linguistic baby就是指人們在學習語言時那種"信心不足、怕犯錯"的心理。
Affective factors:心理因素又分成三階段
Silent period:(沉默期)
自尊心越強的人,沉默期越長。哈哈,怎說呢?
因為他會覺得:"如果我沒有辦法完美的運用這個語言,我寧願一個字都不說"
我阿語會話課其實很安靜耶= =
這難道間接解釋了我是個自尊心強的人?
I don't think so.因為我的英文就不能這樣解釋了。
Imitation stage:(模仿期)
這個時期就是會有一種心理,會單方面的一直講,對方回應什麼他可能不在乎,因為"表達"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事。
其實,這也很常見喔。例如在報告的時候,有些人會一直想把他要講的部分講完,而且他其實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。"我講完了我就盡了我的義務了!"
又例如當你在說英文的時候,你或許可以霹哩啪啦講一長串句子,但是如果聽的那個人回你一句,你會不知道做何回應。
Interaction stage:(互動期)
這就是學習外語的完美時期啊!
不知怎的我覺得有時候我的中文可能還停在模仿期呢!哈哈
英文?可能是在模仿期跟互動期之間吧!
阿文!?甭說了!當然是在沉默期啊!趕快進步吧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期中考都快到了,讀書的動力還是沒有找到。
星巴克...唉。
充滿了自以為高級的人類。
禮拜六下午漫步在台北街頭,我竟然走了3個捷運站,從大安走到六張犁。
因為我要去我姥姥家。(請問這裡有人稱"外婆"為"姥姥"的嗎??)山東話啦。
當我抵達目的地時,我感到非常疲憊且痛苦,因為我的腳爆了。
Ah,I am such a bad procrastinator!!